依據世界動力安排的數據,2017年全球核電出資下降近45%,到達170億美元。
據《世界核新聞》報導,盡管新反應堆的開銷到達了五年來的最低水平,但對現有核電設備晉級的出資增加了。
在上一年托付的四座新反應堆中,有三座坐落我國。2017年,全球累計超越5,000兆瓦當量(MWe)的核發電容量現已退役,導致全球核電容量凈削減約2,000 MWe。
但整體而言,全球核電容量依然比2007年高出約10,000兆瓦。盡管全球約有6萬兆瓦的核電仍在建設中,但新建工程總計僅超越3,000兆瓦。
2017年,現有反應堆的現代化和晉級占核電出資總額的一半左右。
“最近經合安排國家進行了很多出資,以延伸現有核電機組的壽數和進步發電量,”IEA表明,“總的來說,現有核電站的開銷會使每出資一美元產出更多。”
陳述指出,在曩昔五年中,總容量超越40,000 MWe的核電廠已獲準將其運轉壽數延伸至40年以上。這一時期的出資均勻約為70億美元,是曩昔五年的三倍。
“假定這些工廠再運轉10年,曩昔五年的壽數延伸時間的發電量相當于同期太陽能光伏和風能出資的預期壽數產值的15%,但本錢僅為3%,”IEA說,“通過20年的長時間運營,這些晉級后的發電量將相當于太陽能光伏和風能出資的預期壽數產值的三分之一。”
世界動力署主張終身延伸可能是“在面臨新核電廠開發或其他低碳資源的不確定性時保持低碳發電的一種具有本錢效益的過渡辦法。可是,這種擴展需求支撐性的監管和技能要素。”
IEA表明,上一年全球動力出資總額為1.8萬億美元,與2016年比較下降2%。